当前位置: 首页 >> 科院故事 >> 正文

庆祝建校80周年专题(二)百泉农专情缘

记bat365官网离退休老教授邓学法

2019年10月14日 10:17  (点击次数:

邓学法,男,汉族,1937年8月生,河南省确山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畜牧系,后分配山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1961年底调至百泉农专(现河南科技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97年8月退休。在校期间,曾任畜牧兽医系及食品加工系副主任、主任职务;主要担任课程《养猪学》《家畜繁殖学》《食品原料学》《普通畜牧学》等。曾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等院校科技活动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以及河南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在淳朴校风中立志服务“三农”

1961年的最后一天,风急、雪大,原本准备去天津工作的邓学法因为一封调函,带着行李来到了百泉农专。一进校门,师生们热情的接待,驱赶了冬日的寒冷,也让邓学法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60年代的百泉农专条件艰苦、设施简陋,教职工100余人,学生不足1000人,却始终秉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信念,坚持服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宗旨,专注学校发展、专心农业建设。邓学法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一人多任、一人多用,发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无论工作量多重多大,都要坚持把工作做好做优,校园一派蒸蒸日上的状态。

在邓学法的记忆中,当时的百泉农专教师流行练“铁屁股”。就是静下来坐下来学习、静下来备课工作。除此之外还必须在实践中真学实干。邓老师记得自己刚到学校的第三年遇到一个关于提高母牛繁殖率的课题,需要详细记录母牛怀孕、产崽的数据。邓学法一个人单枪匹马到封丘县尹岗,大部分时间吃住在牛棚里面。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对于邓学法来说,最难的还是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因为当时提高母牛繁殖率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用怀孕四十天左右孕妇的尿液做注射。农村思想很传统,他就不得不找当地的妇联主任商量、做工作,最后勉强找到了8个孕妇来帮助。虽然科研项目很小,但对于邓学法来说意义很大,这是他从教以来的第一次科研收获,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研究出来的成果。

邓学法老师说,作为搞农业研究的,要像黄光正老师、叶金立老师学习,不能怕苦怕累怕脏。自己的强项是养猪,跳到猪圈里和猪打交道是常事儿。每年有7、8个月的时间都是在农村、猪场、饲料厂搞科研。因为坚信自己是个“三农”人,就必须在为“三农”的实践中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成长进步。只有把真正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学到真本事,才能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感悟百泉人才济济的光辉岁月

一提到百泉农专,邓学法就非常骄傲地讲述着这个故事。1984年的夏天,河南省干部改革,第一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环保局、畜牧局局长。在几百人报名的考试中,经过各种程序的筛查,最终有7人参加论文答辩,而其中四个都是百泉农专的。邓学法激动地说:“全河南省、甚至全国都知道百泉农专的老师和学生非常淳朴、非常勤奋、非常艰苦、非常肯干、非常能出力,而且很多都是在工作岗位上非常钻研的,正因为这一点,这些学生才能干出成绩,才能取得这样的骄傲。都说百泉农专是河南的黄埔军校。为什么?那都是干出来的,为“三农”服务干出来的。是学校的环境、办学宗旨等造就了这么一批人,造就了这些学生。”

感叹筚路蓝缕的食品创办之行

提到食品学院,邓学法是最有发言权的。任何新专业新院系的成立都是非常辛苦的。没有人、没有钱,只有一个成立食品工程系的任务。再困难的条件都挡不住邓学法和七八个教职工一起创建食品系的决心,他们甚至把自己的科研经费都投入到院系建设上。在学校和大家的努力下,食品系逐渐有了起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争取到了学校第一批国际银行贷款,购买了河南省最早的光谱、色谱仪等一批先进设备,为食品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河南省第二所拥有食品专业的高校,邓学法和院系工作人员还在努力增加一个烹饪专业。

办烹饪专业就需要先办烹饪班。当时大部分师生来自城市,能唱会跳很活跃,但是很少有人会系统烹饪。没有专业课教师怎么办?邓学法和院系教职工就专门去挖人。经过努力挖回来两个特级烹饪师,一个是白案,一个是红案。红案是炒菜,白案是面点。挖来以后才开始安排上课,烹饪专业慢慢发展了起来。

1997年,邓学法以食品工程系主任的身份退休。他始终认为,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去学、去钻、去教、去实践、去创新,才能成功。

(本文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口述科院”材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