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at365官网韩德全教授做客双湖语轩,与学生围绕话题“风雨兼程七十载,拼搏共铸新辉煌”展开交流讨论。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韩教授现场精彩的发言!
嘉宾·感想
首先,韩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向在场学生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三件事:
第一,抗美援朝为中国打出七十年的和平,使中国真正站起来;
第二,中国科技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科技发展使中国富起来、强起来;
第三,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韩教授讲述了自己的科研过程和退休生活,告诫青年学生要艰苦朴素、认真学习。其中,韩教授特别强调中国继续高速发展应做到: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团结奋斗的意志;
四、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
五、坚持反腐败斗争。
最后,韩教授与在场学生进行亲切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
嘉宾·微语录
1.要热爱祖国,正确看待国家发展中的不足;要感恩祖国,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2.教学中,要跟学生关系亲密,要爱生如子,帮助他们学习;在科研活动中,要坚持研究,持之以恒。
3.干啥学啥,用啥学啥,坚持学,干到老,学到老。
4.我是几十年的老党员,退休不褪色;我是几十年的老教师,退岗不退业。
5.劳动价值想要被社会认可和接受,首先,要自己行;其次,要别人说你行;最后,要说你行的人要行。
6.学习是人生的资本,磨难是人生的财富,拼搏是人生的价值。
7.在新时代再创辉煌,要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学习新思想,抓住新矛盾,跨越新征程,承担新使命;“四个全面”要记牢,“五位一体”不能忘,脱贫致富奔小康,步步紧跟党中央;抓党建、促党风,打老虎、拍苍蝇,步步紧跟习近平;改革开放得红利,不能忘记邓小平;要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子子孙孙永远不忘毛泽东。
8.摆在青年前面的道路是光明的,但不一定是笔直的;摆在青年前面的道路是宽广的,但不一定是平坦的。
9.只有那些不避艰险、披荆斩棘,勇于沿着崎岖小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只有那些不怕困难,勇于和风浪搏斗、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彼岸。
10.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校党政领导的关心下,在老师的培养下,在同学的支持与帮助下,通过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努力拼搏,大家都能成为优秀的毕业生。
11.大学学习是人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大学学习主要靠自己,它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比高中更加严峻,要把本科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考量。
12.每个大学生走入社会就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这些都需要大学的学习为之打下基础。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枯燥艰苦的事情,诱惑因素很多,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目标,坚持刻苦学习下去就是胜利。
13.要端正学习态度,珍惜学习时光,大学四年的生活转眼就过去了。
14.学习是很枯燥的,但学习也会让人内心宁静。前提条件是,我们要热爱学习这件事情,自己要愿意学,并且要有毅力。
15.在大学中,学生应该主要培养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知识的获取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16.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
嘉宾·互动
问题1:目前,年轻人做事三分钟热度,常常中断目标,老师您能对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给出些建议吗?
回答:第一,个人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确定目标后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去完成。第二,个人要学会自律。第三,个人要明白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要把本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看待。第四,要主动学习,积极请教老师,上课认真听讲,端正学习态度。第五,要不怕吃苦,珍惜时光。
问题2:球场上的风声、球鞋与地板摩擦发出的尖锐声、篮球入筐的摩擦声,对姚明来说是宁静而美好的,那做什么事也会让韩老师有这样的感受呢?
回答: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学生想要学好,首先学生要有明确的方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只有热爱才能达到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境界。
嘉宾·简介
韩德全,中共党员,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4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964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曾任河南科技学院园艺系主任,新科学院副院长。1992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列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000年退休,退休后被聘为校级教学督导员。
韩德全教授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奖6项;任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出版专著13本,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
嘉宾·赠言
(百花盛开誉满神州地,泉水不息永育科院人)
精彩节选
第二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大事就是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的贡献,使我们国家在这70年中间逐渐富起来、逐渐强起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重点是在国防工业上和其他农业战线上、各个建设上,其中我非常敬仰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王淦昌和邓稼先,这两位成为我们国家核弹之父。
王淦昌老先生有两次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的机会,直接提名让他去拿诺贝尔奖,他没能参与,因为他从事的这项工作是国家保密度极高的一项事情,在戈壁滩的大漠深地,不能跟任何人讲他在哪。不能跟任何人说他干什么。不能回家。只能一干就是二三十年,邓稼先在美国著名大学学习,26岁拿到了博士学位,当时在美国被称为娃娃博士,谢绝了美国的挽留,在拿到美国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毅然回国,当年被派到戈壁滩上去研究原子弹和氢弹,一干就是28年,这28年不能回家,最后,因为这项工作本身就是很危险的,他遭到了核辐射,离开了实验基地以后,回到家里,仅仅两年就离世了。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另外还有一位是我们国家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先生。今年已经是95岁了。先生是上海交大毕业的,58年,当时他在上海工作,领导找他谈话,说让去北京出差,到那找谁,去做什么,他直接掂着个包就去了,到那以后,跟他交代,要从事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要组织一帮人,把他们带到渤海里的一个荒岛上,一待就是30年,跟他交代说不能回家,不能说自己干什么,不能跟家人说在哪,到1986年第一艘核潜艇基本试验成功,到88年又经过深层潜海的试验以后,他才路过上海,回家看了一次,已经64岁了。他的老母亲见了他,说:“幸亏我活到95岁,我要活不到95岁,我这辈子就见不着你了。”
我们的科学家就是这样贡献的。袁隆平院士大家知道,号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给国际上粮食供应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给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特殊贡献。还有一位就是屠呦呦,她是搞药物的,她搞这项工作搞了几十年,搞到80多岁,她搞的青蒿素的研究,给世界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国家本土的第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她的这项研究,从2000年开始,每年能在北非减少150万人的死亡,从2000年开始,到她获得诺奖至今的贡献。这就是我们科学家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活动简介
“双湖语轩”是河南科技学院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在这里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追寻天下大道,诠释大学真谛;在这里将会有一批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的学者名师带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关心走进“双湖语轩”,倾听同学们内心深处的声音,与广大青年学子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传递人生智慧,给予点拨和启迪!
本期双湖语轩是由学工部、学生处与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退处共同举办的。